根据前面章节的介绍,我们知道语言的本质就是词语的排序不同,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推导出英文词语的排序公式。
目前可以得到英文句子规则如下:
(1)主(2) (3)谓(4) (5)宾(6)
先探讨(1),在主语前面的是定语还是状语呢?
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定语”。确实主语前是定语,这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常识。
比如:A pretty girl is comming.
这个句子中主语是 girl,前面就是定语 a pretty,它对主语起到限定范围的作用。
但是这在逻辑英语体系中是不正确的,主语前面不是定语。我们公式运行起来从来不把主语前面的形容词结构看做定语。
那怎样理解 pretty 呢?这里要引入一个语文的概念,那就是“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本质就是一个名词性词组。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把“漂亮的”看做一个孤立的定语,而是把“一个漂亮的女孩”看做一个整体的名词词组。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在英文中,放在主语前的“定语”只能是形容词的形式,而稍微复杂一点的定语结构都是放在主语后面的。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借用“整体性主语”的概念忽略掉放在主语前面的定语。
例1. A girl who looks pretty.
一个看起来挺漂亮的女孩。
这里的 who looks pretty 就不能放在主语 gril 的前面了。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主语前面没有定语。那么主语前面是什么呢?
简约情况下自然是可以什么都没有,毕竟英文的规则是主干先行,为了强调而放在主语前面的,当然是状语。
In the morning, I always drink milk.
这句话的 in the morning 就是主语前面的时间状语。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出结论(1)是状语,(2)是定语。那么(3)呢?放在谓语前面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定语,因为定语和谓语无关。也不是状语,除了单个的副词外,稍微复杂的形容谓语的状语都是放在谓语后面的。比如:
例2. I strongly believed in you.
I felt in my heart his kindness that was shown in his letter.
第一句的 strongly 作为单个副词的状语可以放在谓语 believed 前面,但是第二句中的 in my heart 就是形容谓语 felt 的状语,是放在谓语和宾语之间的,一定不再放在谓语前面。
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3)除了简单的副词之外(这一点可以忽略,类似前面提到的主语前的形容词定语),(3)这个位置什么也没有是为了避免和(2)发生混淆。对谓语的复杂状语结构是放到了(4)的位置。
现在得出公式如下:
(1状)主(2定) (3无)谓(4状)(5)宾(6)
同样的道理,既然(4)已经有了,为了避免和(4)发生混淆,从逻辑上可以推导(5)也是什么都没有。在现实中也是如此,对宾语的定语,除了形容词形式(看做偏正短语)以外,都是放在宾语后面的。比如:
例3. I like the smart boy.
smart 一词构成的定语在宾语前,和宾语共同构成了一个名词性词组,看做整体
例4.I like the boy who is smarter than others.
who is smarter than others 作为从句的定语,只能放在宾语后面。于是我们也确定了(6)可以是定语。
(6)除了是定语还能是什么呢?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5. I will take it if you like.
这个句子的宾语 “it” 后面的 “if you like”是条件状语。还有之前的“in the morning”也可以放在句子的最后,那就是时间状语。所以(6)还可以是状语。
这样我们公式的基础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状)主(定)谓(状)宾(定/ 状)
以上公式是最理想化的英文句子构成的模型,大多数句子都是以这个模型构成的。例如:
例6. In my opinion, students who can focus in class will get in exams good scores in return to their hard work.
解析:In my opinion(状), students(主) who can focus in class(定) will get(谓) in exams(状) good scores(宾) in return to their hard work(定).
不过,公式还没有定型,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一句话是可以没有宾语的,那么如果没有宾语,公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仔细看看是模型,我们就很容易明白,宾语和定语是捆绑的,如果没有宾语,那么定语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即:(状1)主(定)谓(状2)。
例如:
例7. She is pretty in my eyes.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主谓是“she is ”,“pretty”是形容词,就是上篇提到过的表语,既然不是名词性结构,就不是宾语,所以后面的“in my eyes”就是状语。
第二个问题:插入语。在英文的任何位置,都有可能出现由“,”、“——”或者“;”断开的插入语。什么是插入语?通俗理解,就是本来和这个句子没有关系,是硬塞进去的,但是依然不影响句子的结构,所以它放在哪里都行,插入语也是状语。比如:
例8. The most beautiful garden in the town, as he says, is yours.
本句中的“as he says”就是典型的插入语,一般先不看它,不影响对全句的理解。
至此,我们的英文运行逻辑基本公式就定型了(括号里的表示可以没有)
英:(状1)主(定1)谓(状2)(宾)(定2/状1)
英文公式推导出来后我们对比下和中文的差异:
中:(状1/定1)主(状2)谓(定2)(宾)(状1)
我们不难发现,英文转中文,只需要固定主谓宾(如果有宾语的话),在分别把它们后面的定语或状语前置,就是中文的逻辑了。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感受下。
例9. Last year, I bought with all my money a toy that is useless.
Last year(状1:去年), I(主语:我) bought(谓语:买) with all my money(状2:用我所有的钱) a toy(宾语:玩具) that is useless(定2:无用的)
主谓宾后面的定语和状语前置后得到如下翻译:
去年(状1),我(主语)用所有的钱(状2)买了(谓语)一个没用的(定2)玩具(宾语)
例10. In fact, those words that sound so reasonable are in practice the rubbish that is almost useless.
In fact(状1), those words(主语) that sound so reasonable(宾1) are(谓语) in practice(状2) the rubbish(宾语) that is almost useless(定2).
事实上(状1),那些听起来很合理的(定1)话(主语)实际上(状2)是(谓语)无用的(定2)垃圾(宾语)。